南风文学
|
教师文学
|
美丽的颜色浸润心田—— “巴蜀新课堂”观摩研讨活动记
坡上,坡下,流动的思绪,散落一地……
10月12日至13日,乐山市中区初中语文遇见工作室成员在室长魏利军老师的带领下,来到成都棕北中学,参加第四届全国名师“巴蜀新课堂”博览会之新授课观摩研讨活动。 “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”。12日上午,肖培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节精彩的好课《美丽的颜色》与《秋叶》,肖师的课家常朴素,他的课始终坚守着不掺杂质的本真语文课堂,没有华丽绚烂的影像幻灯片,没有热闹有余实效不足的活动,却有精妙的课堂构思,有绵密的语文逻辑,有脉脉的真情流动,有深厚的文学功底。《美丽的颜色》是一篇自读课,肖老师用猜读来解决自读,用“学生问、学生答”的方式展开,既检查落实了学生在自学时“一望而知的东西”,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整体感知了文本,为后面教“学生一望半知或未知的东西”做下铺垫。接着析体裁,找句子,品人物传记之美丽读法,引导学生对“‘看哪……看哪!’这个青年妇人低声说着”一句进行了反复朗读和深入分析,帮助学生明确了重读、轻读以及文中省略号的意义,得出了居里夫人“安静”“低调”“淡泊名利”的结论。在《秋叶》诗歌教学中,“坡上,坡下,__________,散落一地。”老师隐去了第三句,让学生补写,所有的学生包括听课的老师都沉浸在秋天的诗意中,一片叶子看起来很“浅”,但在肖老师“浅浅”而有诗意的激发下,孩子们被“唤醒”了,填写的诗句由“秋天的落叶、翩飞的黄蝶”到“铭黄的信封、未尽的乐曲、岁月的足迹……” ,整个过程充溢着肖老师对孩子们创作诗歌的鼓励与引导,“上不封顶,下有底线。”在接下来的讲座中,肖老师无私地给大家分享了“肖九条”,给我们一线老师指明了备课的方向。 朴实厚实,激情率真,是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写照。在《猫》的教学中,让学生根据猫的颜色、特点、性格等分别给三只猫起名字,刚开课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并作了简单的文体介绍——小说。在教学中不断穿插丰富的知识积累,衬托、对比、铺垫、伏笔、照应……理清猫与猫的关系、猫与人的关系,分析“我”的线索作用,对猫的态度决定命运等,最终得出所有小说不管写什么动物,最终都是为了写人。黄老师还关注到文中的插图,“插图画的是哪一只猫”,他说“为什么不容易在网上找不到可怜的病态的猫的图片?这就是小说带给我们的启示。”在《阅读教学的基本定位和基本策略》的讲座中,黄老师强调了三点:1.让学生学会阅读,2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积累,3.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。 “洪声韵、细声韵、柔和韵……”刘光耀老师的《望江南》让我们耳目一新,收获良多。整堂课老师情绪激昂,不只常示范朗读,还让学生反复诵读,品味关键词,如动词、名词,各自的内涵,从而把握诗歌的情感。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思妇的情绪高低、时间变化,这样的教学方式也非常新颖。“平长仄短,平低仄高”,刘老师特别注重诵读,常引经据典,甚至结合各地方言来品读古人诗词的韵味。我们的课堂也应要让诵读成为一种习惯。 两天来,我们还有幸聆听了叶玲老师的《给你个“说”法》,白鸣珂老师的《台阶》,丁卫军老师的《山坡羊.潼关怀古》,感触颇深,受益匪浅。 “叶儿黄了,秋天来了,稻穗香了,秋天来了……”这次听课学习,能感受到每一位教者的独具匠心,每堂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供我们学习、借鉴。我们会吸取其中的精华,并尝试运用到以后的教学过程中,来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语文教学,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高效实用的教育平台,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,去探索学习对自己终身有用的语文。每一片叶子都有自己动人的故事,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与众不同的花,惟愿:你们笑了,秋天来了!美丽的颜色浸润心田!
365体育官方版app下载 曹江燕 2018年10月14日 上一条:没有啦! 下一条:没有啦! |